顯示具有 釋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釋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轉貼:話說 神的沈默

神不能失信,神會不會沈默不語?

既說「我們縱然失信,神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那,「道」(話語)可以不說話的背乎自己嗎?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伯38.2)。人生在世,是因為神沈默所以祂的僕人就喋喋不休?還是因為他的僕人喋喋不休,所以人聽不見神的聲音而以為祂沈默了?(祈盼這篇文章不列在喋喋不休裡)。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誠實、行義和愛人:淺論《約翰壹書》2.2

二、信仰的內容:誠實、行義、愛人

約翰長老要教會持守原初的信仰,回到「真理」,而不是聖經「知識」(聖經之真,不在其言,而在其言為真)。有耶穌救贖的知識,卻沒有耶穌實際的流血,這聖經「知識」有何用?承認獨一真神的信仰,卻不信神的兒子耶穌,這「獨一真神」的信仰有何益?相信獨一真神,卻不相信真神為了兒子耶穌作的見證,豈算是相信獨一真神?守全律法,卻不彼此相愛,又豈算是遵守誡命?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誠實、行義和愛人:淺論《約翰壹書》2.1

淺論《約翰壹書》

約翰長老得知教會內部有關「耶穌超越基督和神子」的教導後,寫下了《約翰壹書》,一方面勸勉和鼓勵教會,要持守真實的基督信仰,另一方面警戒和提醒教會,不可受這些偏離教導影響,而離開了基督信仰的根基。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誠實、行義和愛人:淺論《約翰壹書》1

約翰長老面對初代教會內部的異端,在《約翰一書》中提出了深刻又具有洞見的反省,留下了句句肺腑之言,讓身處各時代的基督徒能夠從中得到造就,並清楚地知道如何緊抓住主耶穌。其中,對於身處現代的基督徒而言,更是有當頭棒喝的效果,好讓我們明白並實踐真誠的基督教義。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律法和聖靈:淺論林後三章

初代教會和保羅

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其中除了要在強勢異教文化中試圖去建立純正信仰的教會,另一方面則是要化解來自教會內部的衝突,尤其是當”新約”尚未成為正典之前,如何協調來自於”聖經”堅守律法就是真理的觀念。今日的基督徒大可引用保羅的加拉太書、羅馬書..等書信來說明「律法不能使人稱義」,因為新約早已成為聖經正典的一部分,但回到初期教會的情境,設身處地揣摩使徒們當時的情況,將會越發認識基督信仰的本質。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猶大書 (上):教會內部的毒害5

v14-15: 猶大最後引用《以諾升天記》來說明這些假師傅未來必定要面臨的審判。同時也為接下來v17-18的觀念鋪陳,要弟兄姊妹不需要過度擔心與害怕,因為這些不敬虔假師傅的出現,早已在神的掌握當中,而他們的審判必然來到。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真神極厭惡不義

「獨一真神選民的以色列民族為何亡國?因為他們去拜偶像。」這一宗教教育的標準答案,似乎將選民被真神拋在天下萬國之中 (申28:25),極其簡單地化約成“拜偶像“,好像這是真神離棄百姓的唯一理由。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耶穌到拿因


過了不多時,耶穌往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因,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擡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於是進前按著槓,擡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他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方(7:11-17)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給以弗所的遺書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6:10-11)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以一貫之的聖靈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4-6)

真神只有一位,聖靈只有一個。神就是靈,神的靈就是聖靈。舊約時代的真神與新約時代的真神都是同一真神,舊約時代的聖靈與新約時代的聖靈也是同一聖靈。聖經的真理乃是以一貫之,只是隨著時間與神的計畫漸漸使人明白。人在舊約以為的真神乃暴虐無道,其實正是新約中那位捨命流血的耶穌;真神本身的慈愛與信實並不隨人的時空而更改,只是隨著救恩的開啟而逐漸顯明。同樣地,聖靈本質上並不隨著時空而變動,也只是隨著救贖計畫的進程而清晰。 

一、舊約時代聖靈就會降在人身上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7:39)

約翰福音的這句經文清楚地表示,在耶穌尚未得著榮耀之前(指耶穌的受死),聖靈還沒有降下。換句話說,在耶穌受死之前,整個舊約從亞當被造一直到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都沒有聖靈降下。人也常常引用這節聖經來證明,只有五旬節使徒們開始說方言後才是聖靈降下的開始,因為在這之前,並沒有聖靈降下。

也根據這樣的邏輯,舊約中聖靈工作的例子幾乎會全部使用聖靈感動來解釋;人在舊約只是受聖靈感動而沒有受聖靈。

但是很可惜地,其實聖經有它自己的解釋! 

附錄*是中文和合本譯本中提到聖靈感動的經文,附上原文:

根據原文,幾乎所有聖經中提到的聖靈感動都並不是感動。在舊約中,大部分的情況都是聖靈突然降在(rush upon),或是臨到(be upon)某某人的身上;在新約中情況也是一樣,絕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在聖靈裡(in the spirit),而非是聖靈感動。誠然,無論說聖靈是臨到、降在或是在裡面,都可以想像成是聖靈在感動人,無怪乎會翻譯成聖靈感動,然而這樣的翻譯畢竟失真。照聖經!即使在舊約時代,聖靈也可以臨到降在人身上!

那時,他想起古時的日子,摩西和他百姓,說:將百姓和牧養他全群的人從海裡領上來的在哪裡呢?將他的聖靈降在他們中間的在哪裡呢?(63:11)

以賽亞書的這句經文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在舊約時代就曾降下聖靈過。

這樣的話,要怎麼解釋約翰福音: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二、從個人到普世的賜下聖靈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 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2:17-18)

五旬節一到,門徒聚集在一處,忽然聖靈大降,說起了方言(2:1-4)。彼得聽見周遭人議論紛紛,站起宣告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預言,在末後的日子,神會將他的聖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彼得一受聖靈就很清楚地引用了約珥書,來描述當時百姓所看見的狀態:眾門徒被聖靈充滿,說起方言來。說方言,乃是受聖靈的明證(10:44-47;林前14:22)。雖然在舊約時代聖靈也曾經降下,但絕不像此一劃時代的聖靈澆灌,因為在舊約時代的聖靈臨到乃是偶發與特例!但在新約時代卻是普世與常例!

摩西當年向神求死,因背負著以色列百姓的責任太重,他無法獨自擔當(11:11-15)。神後來允諾,會將摩西身上的聖靈分給以色列中的長老(11:16-17)。當聖靈停在這七十長老身上時,七十長老開始受感說話。當時有兩位長老並沒有到會幕前(摩西面前),而留在營中,但是他們依然受感說話(證明神也把聖靈降在他們身上)。約書亞聽見了這件事很不高興,要求摩西應該禁止他們受感說話(11:28)。約書亞的情緒我們可以想像,他相當敬愛摩西,所以他認為既然這兩位長老並沒有乖乖地聽話來到摩西面前,怎麼可以從摩西身上分受聖靈!

但摩西畢竟是聖靈充滿的屬靈人,他回答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11:29) 神人摩西希望所有神的百姓都受聖靈。其實這也正是神的心願!

真神甚願每個屬於他的人都能受聖靈,聖經中不斷的透露出這個訊息: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將我的話指示你們(1:23)。因為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的後裔,將我的福澆灌你的子孫(44:3)。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裡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11:19;同36:26-27)。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12:10)。其中又以約珥書2:28-29的經文最為直接。

摩西的願望與眾先知的預言到了新約應驗了!當門徒在五旬節受了聖靈說起方言後,這個真神的百姓都受感說話、凡有血氣的都受聖靈實現了!真神雖然在舊約時代就曾降下聖靈,但是受聖靈的人是偶發的特例,不是人人可受聖靈;但在新約,是凡有血氣的都可以受聖靈!

從這個觀念來看,約翰福音7:39指的是五旬節聖靈澆灌在凡有血氣身上的事件。當然,這樣完成摩西心願、先知預言、人人都可受聖靈,在舊約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聖靈會普世澆灌的事,在耶穌得榮耀前當然從未發生。

真神在舊約時代就曾偶發降下聖靈,但在新約聖靈才是普世性的降臨。聖靈就是聖靈,既然只有一位聖靈,難道新約的聖靈不是工作的靈?舊約的聖靈不是兒子的靈?聖靈從未改變,改變的是人對聖靈的認識。

三、聖靈住在心中可被看出

在你國中有一人,他裡頭有聖神的靈,你父在世的日子,這人心中光明,又有聰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5:11)

舊約的古聖徒沒有外顯的聖靈印記/不曾說過方言,但是他們有聖靈住在心中。聖經中有幾個很美好的例子,當聖靈住在這些聖徒心中,外在顯出的不是受聖靈印記的說方言,而是美善的行為表現如同香氣讓人聞得出來:這是一個有聖靈住在心裡的人! 

法老對臣僕說:像這樣的人,有神的靈在他裡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41:38)?末後那照我神的名,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來到我面前,他裡頭有聖神的靈,我將夢告訴他說:術士的領袖伯提沙撒阿,因我知道你裡頭有聖神的靈,什麼奧秘的事都不能使你為難。因你裡頭有聖神的靈(4:8-9, 18)。約瑟與但以理是兩個很相似的例子:法老王和巴比倫王都是外邦不認識真神的國王,當他們見到約瑟和但以理,看到在他們裡面的智慧,這些外邦的君王都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這個人與眾不同!他裡面有神的靈!

雖然這些君王是用自己宗教的眼光在看待約瑟與但以理,但是他們並沒有看錯,住在約瑟和但以理心中的正是那創造宇宙、賜與生命、有無窮大能真神的聖靈!

約瑟和但以理如何能讓聖靈住在他們心中呢?除非他們的敬神行道早已蒙神悅納,否則聖靈如何能住在他們心中?約瑟當年並不明白被賣外邦有神的旨意,以環境來看,神並沒有救他,讓他被賣當奴僕,以今天的禱告並沒有應驗來看,約瑟大可懷疑神已經離棄他,否則為何神不救他讓他回家?但就算是這樣,當主母引誘他時,約瑟卻仍然記得這位神!一句: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39:9)?敲動了數千年來多少聖徒的心!但以理也是一樣,國破家亡,神在那裡?處在外邦王宮,能感謝仇敵留下一命已經夠好了,怎還會去想起那位讓國家滅亡的神?但是但以理他們記得!就算是飲食一般的小事,也立志絕不食(1:8)。當年被擄進王宮的青年人不獨但以理等四人,但有多少人願意遵守這飲食的小事?千年之間,但以理的立志激勵了多少人!

真神不遠,遠在人心;聖靈不遠,只要願行。你願意讓聖靈住在心中嗎?學習約瑟和但以理吧!神願意住在你心中,只要你先敬畏祂,行出祂的道來!不知不覺中,就在你渾然無所覺時,人竟會驚訝地說:你身上住有神的聖靈!

而大衛所說的: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51:11)。也是舊約時代聖靈就會住在人心中的一個間接的例子。

到了新約,主耶穌將聖靈的道理講得更為清楚: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allos parakletos / another comforter),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現在式),也要在你們裡面(將來式)。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14:16-18)

耶穌說祂會要求父賜下另外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我們同在。表示耶穌其實也是保惠師,他是我們的中保,替我們代求(8:34),而聖靈是另外一位保惠師,要做與耶穌一樣的事(8:26-27)。耶穌又說,世人不認識聖靈,你們卻認識聖靈,因為他現在常與你們同在,將來也要在你們裡面(14:17)。這句話更是清楚表明主耶穌就是聖靈,所以門徒現在就常與耶穌/聖靈同在,但在將來,聖靈澆灌之後,會更進一步地住在門徒裡面。所以主耶穌並沒有撇下門徒為孤兒,因為聖靈/耶穌必到你們這裡來。

那麼是否代表只要受聖靈/說方言了,主耶穌/聖靈就住在心中嗎?

不!因為主耶穌繼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猶大問耶穌說:主啊,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14:20-23)

耶穌所說聖靈的道理其實指的是他自己(這也是父、子、聖靈是同一靈的寫照),那麼就不難了解為什麼聖靈/耶穌不向世人顯現;而耶穌說,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我要向他顯現,並且父和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聖靈住在心中)。一個能讓聖靈住在心中的人,是遵守耶穌命令的人!這與古聖徒能讓聖靈住在心中的原因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耶穌說一個願意遵守祂命令的人,眾人就可以看出他是耶穌的門徒(13:25; 15:8);如同約瑟和但以理一樣,是外人可以看出聖靈住在心中的!新約時代的西面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2:25)。人若堅持沒有得聖靈/說方言,聖靈就不會住在心中,請問聖經根據何在?又要如何解釋這些聖徒的例子呢?

只有一個聖靈,從舊約到新約一以貫之!一個敬神守道的人才能讓聖靈住在心中,這是聖經與耶穌的明證!

四、聖靈要充滿誰有祂的主權

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1:15)

施洗約翰負有為救世主鋪路的重要使命,也是舊約聖經預言的那將要來的先知以利亞(4:5-6; 11:11-14)。而在施洗約翰甚至只是存在母親腹中時,連嬰兒的形態都尚未完成前,他就已經被聖靈充滿了(1:15)!只要聖靈願意,即使連嬰兒都還未長成,也可以被其所充滿。 

當建造會幕時,真神就清楚地曉諭過摩西: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所充滿的,給亞倫做衣服,使他分別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28:3)。而比撒列更是神特別指明會以聖靈充滿的人: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提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31:2-3; 35:30-31)。在舊約時期,神就會以聖靈充滿祂願意充滿的人,讓人能得神的能力去完成聖工。

除了比撒列,接替摩西的約書亞也是心中有聖靈,且被聖靈充滿的人。YHWH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27:18)。嫩的兒子約書亞;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就被智慧的靈充滿,以色列人便聽從他,照著耶和華吩咐摩西的行了(34:9)。在這兩句經文中有兩個重點,一、當摩西要求神立一個接替他的人時(27:15-17),神選了約書亞;而選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心中有聖靈,而不是因為先選了他才讓聖靈住在他心中。二、約書亞被智慧的靈充滿,是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所以百姓聽從他;這裡是先被選,而後聖靈充滿。聖靈住在心中是被神所選的必要條件,而聖靈充滿是神讓約書亞有足夠的能力與條件去帶領百姓;第一個恩典是神讓聖靈住在人心中,第二個恩典是神讓聖靈充滿在人身上,是恩上加恩!

新約時代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1:67)與母親以利沙伯(1:41)都被聖靈充滿,說出預言與讚美的話來。而在使徒行傳中(與路加福音出於同一作者),更是詳細地記載了聖靈充滿的情況,包括了說方言(2:4)、講道(4:8)、看見神的榮耀(7:55)與責備仇敵(13:9-11)。其他有關聖靈充滿的記載則是沒有伴隨特別的現象或是事件,而是一種狀態的描述,像是: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13:52,可參考徒4:31; 6:3, 5; 11:24)

與舊約相比,新約聖靈充滿的例子相當地多樣與活潑。當人被聖靈充滿時,會頌讚、預言、傳道、看見異象、責備仇敵。另外一方面,聖靈充滿是一種特質的敘述,如同智慧、公義、憐憫,更像是一種內駐的特質。值得注意的是說方言只是聖靈充滿其中一種的表現,人不能說聖靈充滿只能用說方言來呈現,這是不合聖經的。

保羅勉勵信徒要被聖靈充滿(5:18),原文語態是被動式,代表聖靈的主動權。聖靈當然願意充滿我們,但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呢?根據上述聖靈充滿的例子,聖靈充滿會有許多不同的表現,但是更重要地,是讓自己成為聖靈充滿的人;一但聖靈充滿成為常駐的特質,當然可以有聖靈充滿的表現。試問,假設你是寫聖經的路加(你寫的時候還不知寫的東西以後會變成聖經),你看到了初期教會信徒的生活,寫下了: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請問這個聖靈充滿難道是指著說方言?還是更類似於舊約聖經所描述的聖靈住在心裡呢?

在母親懷中的施洗約翰可以被聖靈充滿、工匠比撒列可以被聖靈充滿、約書亞可以被聖靈充滿、施洗約翰的父母可以被聖靈充滿、眾門徒可以被聖靈充滿。末世神的恩典是越來越大,先前聖靈充滿只是偶發的特例,現在則是每人可得的常例。人若要區分現在是應許聖靈的充滿,之前的並不是應許聖靈,那麼請問可有聖經支持應許聖靈的充滿之前的聖靈充滿是不同的?

聖靈就是聖靈,既然都是一樣的聖靈,人如何能說舊約的聖靈充滿與新約的不同?先前的特例因著應許而成為了常例,乃是神的真理越發顯明與清晰,吾人應更加感念神的恩典。而聖靈有著絕對的自主權,願意充滿誰就充滿誰,人豈能限定聖靈只能充滿在受聖靈/說方言的人身上?

五、受聖靈得印記的重要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20:22-23)

如果新舊兩約的聖靈都是一樣的聖靈,那麼末世為何神又要澆灌聖靈在每一個人身上?為何不維持舊約時代的情況就好了呢?

是的,新舊兩約的聖靈都是一樣的聖靈,只是隨著神的救恩計畫而越來越清楚。一個舊約的古聖徒,無論有多好的善行、能行多大的神蹟奇事、能看見多少屬靈的異象,就算聖靈直接住在他們的心中(像是約瑟和但以理),他們也無法得到聖靈的印記!以說方言為明證!這聖靈的印記,是主耶穌基督升天後才有的!

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彼得站起來說: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他既高舉在神的右邊,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2:32-33)。耶穌從天父受了應許的聖靈,然後才將聖靈澆灌下來。這也是主耶穌自己所說的: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15:26)

在舊約時代,耶穌並未顯明,所以降下的聖靈人並不知道跟耶穌有關,但在耶穌來臨之後,聖靈的身分更加清晰,乃是與耶穌相同的另一位保惠師(14:16)。是同一靈的顯明,不是分隔。就像舊約選民呼求的YHWH獨一真神,到了新約顯明為主耶穌(8:24; 10:30),等到耶穌顯明之後,人不能再回頭只單拜YHWH而不拜耶穌,因為父所有的已經在子裡(16:15; 西2:2-3),拜子就是拜父(約壹2:23)。同樣地,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降臨之後,人不能回頭只看舊約時代的聖靈,而不求得那新約聖靈的印記。

而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能解開聖經的奧秘與赦免人的罪過。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一個在舊約的聖徒,不管怎樣努力,怎樣追求,也絕對不可能擁有赦罪的權柄。但是在新約時代,主耶穌將赦罪的權柄藉著聖靈交給了門徒(20:22-23)。擁有聖靈印記的教會才是有赦罪權柄的教會!另外,聖靈是真理的靈,也唯有藉著聖靈,一切的真理才能被顯明(16:13)。但以理甚願明白末後的奧秘,但是神回答說: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 你且去等候結局,因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分(12:9, 13)。對舊約的選民,神還不願讓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奧秘,但是對我們,主說: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14:26)。又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16:13)。只有聖靈才能讓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

現在是教會時代,建立教會是神的心願與計畫。神希望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惟有受了主耶穌應許聖靈的教會,才有能力完成神的心願。讓萬人得救需要聖靈的赦罪權柄,讓萬民明白真道需要聖靈的帶領進入真理。任何缺乏了聖靈印記的教會,無論有再好的善行、能行多大的神蹟奇事,充其量只是停留在舊約時代,而這並不是真神的心願!

當個別的人進入了真神救恩的門路之後,也就是進到了真教會當中,就必領受這應許聖靈的福份(2:38-39)。只要是在真教會當中,就有這主所應許,能使人罪過得赦、解明真理奧秘的聖靈大能。簡單地說,任何受洗後的人都有這應許聖靈的保證。其次,說方言能造就自己(林前14:4),所以保羅說方言比眾人更多(林前14:18),這也是信徒應該追求的。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1:13-14)。聖經說的很清楚,這應許聖靈所蓋的印(sphragizo / stamp)是從信耶穌聽福音來的;舊約時代神的救恩計畫尚未完全顯明之前,是沒有這應許聖靈的印記的;而這應許聖靈所蓋的印記更是我們得基業的保證金”(arrhabon / pledge)

聖靈並沒有改變,只是在救恩完成的過程中,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意義與內涵。是同樣本質的聖靈,但讓得著的人有更多的恩典、智慧與能力。

六、要追求聖靈從單住互住

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14:20)

舊約時代的聖徒因著敬神守道的表現,可以讓聖靈住在心中,但尚無法得到聖靈,沒有聖靈的印記;而新約時代的信徒如果效法古道(6:16),愛神愛人,遵守耶穌的吩咐,就可跟古聖徒一樣讓人看出這是一個有聖靈住在心裡、聖靈充滿的人,更重要地,還可以得到聖靈,有著聖靈的印記在身上。這是出於神的恩典,非人所能誇口。

末後的恩典大過先前的,與舊約時期相比,我們可以得著加倍的靈(王下2:9)。實際上,任何一個受洗歸入基督的人,都是聯屬於基督(3:27-29),都是聖靈的殿(林前6:19),都在那被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身體/教會當中(1:23)。受洗之後的每個人都是住在基督/聖靈裡面(12:5; 1:4, 10),都可以被聖靈所充滿,照著聖靈所分給個人的恩賜彼此服事(林前12:11; 彼前4:10),是人在基督/聖靈裡。

但是神願意給我們更多的恩典,除了讓我們住在聖靈裡之外,我們可以與舊約聖徒得到一樣的福份:住在心中的聖靈。聖靈願意住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願意照著耶穌的吩咐去做:遵守主的命令(14:21-23)。約翰壹書說: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壹3:23-24)

一個信耶穌、願意去愛人的人,是遵守神命令的人,而一個願意去遵守神命令的人,神/聖靈也住在他裡面。所以聖經才會說: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因為先遵守了主耶穌的吩咐,聖靈才會願意住在心中,而聖靈住在心中後,人都可以看出你是主的門徒,有著弟兄姐妹彼此相愛的表現(13:25; 15:8)。人若說我得聖靈了,所以就代表聖靈住在我裡面,因而不尊神命、放縱私慾,甚至不斷犯罪,傷痛父心,雖然聖靈的印記依然在身上,但完全沒有基督的樣式,試問,他說我有聖靈,所以神/聖靈住在我裡面,誰能看懂?

聖靈不會住在這樣的人心中!一個守主命令的人,才能跟古聖徒一樣讓聖靈住在心中(約壹3:23-24)。而主給了我們更大的恩典,除了受洗後就是住在基督/聖靈裡,因著愛神愛人、敬神守道,聖靈也住在我們心裡(14:21-23; 約壹3:23-24),所以達到了互住!因著耶穌的寶血救贖,我們都在聖靈裡;因著真神的加倍恩典,聖靈都在我們中。

羅馬書說得更清楚: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8:9)。保羅是跟羅馬教會的信徒說的:一個受洗甚至也得到聖靈的人,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隨從聖靈,一種是隨從肉體;隨從肉體的會致死亡,隨從聖靈的乃致生命、平安(8:5-6),並且隨從肉體的不能得到神的喜悅(8:7)。所以一個願意隨從聖靈行事的人,聖靈才會住在心裡,而人如果沒有辦法讓聖靈住在心裡,他就不是屬基督的(即便他有聖靈印記)

一個得聖靈卻不照聖經真理去行的人,雖然看似連在主身上,充其量只有單住,他只住在基督/聖靈裡;而一個愛神行道的人,不只是住在基督裡,聖靈也住在他心中,所以是祢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很熟悉?不是嗎?

因為這正是主耶穌為門徒也為我們的禱告(17:20-23)!主要我們追求在聖靈裡的互住!

七、拿加倍的恩典,要加倍的配得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12:48)

聖靈以一貫之,但在末世祂顯出更多的能力、恩典與智慧。人對聖靈的認識也是一樣,從模糊不清,漸漸地達到清晰可見。聖靈就是聖靈,舊約與新約的聖靈都是同一位聖靈,都是那救主耶穌基督的靈,也是那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真神天父的靈。

聖靈在舊約就會偶發地降在人身上去完成聖工,讓人獲得從神而來的大能,但是更重要地,聖靈在舊約時期就會住在配得的人身上,故而舊約聖徒的香氣歷久彌新。新約時代聖靈更加地顯明,因為聖靈就是同耶穌一樣的保惠師,祂擁有赦罪的大能,並能帶領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聖靈在末世是大大澆灌,凡有血氣的都可以受聖靈,並且得聖靈的人有著祂的印記,有進天國的保證,祂也替我們代求。身在新約的我們,除了能得著聖靈之外,也要像古聖徒一樣讓聖靈能夠一直住在我們心中,追求聖靈充滿,漸漸地與主合為一靈(林前6:17),住在聖靈裡,聖靈也住在我們裡。

與舊約相比,今人得到了加倍的恩典,有著加倍的靈(王下2:9)。同時,我們更應加倍努力,來讓自己配得過所蒙的召(帖後1:11)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25:24-26)

今人是否以得到聖靈為足?忘了我們的主人是嚴厲(skleros / hard)的人?將得到的聖靈當做車票,所以只要禱告時還會說方言,就認為聖靈還住在心中?是否等到審判台前,要像這領一千的僕人說:主阿!你看!你給我的聖靈還在,我沒有弄丟,你的聖靈在這裡?

追吧!為何舊約的古聖徒沒有得到聖靈,生命卻是如此閃耀?能夠活出天父的色彩?連外邦人都看得出來有聖靈在他們身上?或許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的觀念,所以一天天、一步步,都只有往前的動力,因為沒有得到,所以努力想得。怎麼如今得到的我們,卻停留在已有的迷失中,忘了那份付出一切追求的心?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25:29)

聖靈只願意住在敬神守道、愛神愛人的人心中,與得不得聖靈無關;凡是受洗後的人就都可以被聖靈充滿,照聖靈所賜的恩賜建立教會。如今有加倍的恩典,既可以讓聖靈住在心中/聖靈充滿,又可以得到聖靈印記,你不想看看嗎?那讓聖靈充滿,從內到外晶瑩光明,散發基督屬靈芬香,不再記得自己面貌,與神面對面說話的人?那個有加倍恩典在身上的你!



------

*附錄: 

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參孫。孩子長大,耶和華賜福與他。在瑪哈尼但,就是瑣拉和以實陶中間,耶和華的靈才感動(paam / stir)他。(13:24-25) 

或作神的靈才激動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tsalach tsaleach / rush upon)參孫,他雖然手無器械,卻將獅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他行這事並沒有告訴父母。(14:6)

應該是:神的靈突然降在參孫身上;同士14:19; 15:14; 撒上10:6, 10; 11:6; 16:13


撒羅打發人去捉拿大衛。去的人見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說話,撒母耳站在其中監管他們;打發去的人也受神的靈感動(hayah al / be upon)說話。(撒上19:20)

應該是:神的靈臨到打發去的人;同撒上19:23; 王下2:9 (以利沙說,願有雙倍你的靈臨到) , 15; 代下15:1


那時神的靈感動(labash labesh / clothe)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他就說:大衛阿,我們是歸於你的!(代上12:18)

應該是:神的靈穿在亞瑪撒身上; 同代下24:20


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en pneuma / in the spirit),怎麼還稱他為主。 (22:43)

應該是:大衛聖靈裡;同可12:36; 2:27, 10:21; 9:1; 林前12:3; 2:18; 提後2:13; 1:10, 4:2, 17:3; 21:10


找著了門徒,就在那裡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dia ho pneuma / through the spirit),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21:4)

應該是:他們藉著聖靈,對保羅說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koinonia / fellowship),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林後13:14)

應該是:願聖靈的團契,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5:19)

應該是:不要消滅聖靈,原文無感動,和合本已用虛線表明原文無此字。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phero / carry),說出神的話來。(彼後1:21)

應該是:乃是人被聖靈背負,說出神的話來

-------

Q & A:

1.是不是受洗就得到聖靈了?

不,受洗後不代表得到聖靈。撒馬利亞人受洗之後並沒有受聖靈,所以使徒才去幫他們禱告(8:14-17)。而彼得傳福音給哥尼流時,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10:44-47)?與使徒有一樣經驗才是受聖靈(2:1-4),是肉眼可見的現象,所以西門才想要用錢買這按手就有聖靈降下的恩賜(8:18-19)


2.一個受洗但還沒有得到聖靈的人屬於誰?聖經上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8:9)

任何一個受洗之後的人就是屬於神,都是神的孩子(3:26-29) 。羅馬書八章9節不應該解釋成沒有受聖靈的人就不屬基督,原因如下:羅馬書八章提到了隨從肉體與隨從聖靈兩種人,而保羅是寫信給信徒,所以這兩種人都是受洗過後的人,也應該都受了聖靈。保羅強調的是我們如果有神的靈住在心裡/敬神守道、活出基督,才是屬聖靈的(8:9),所以一個受洗得聖靈的信徒,如果隨從肉體、放縱私欲,那麼聖靈並不會住在心裡,當然就不是屬基督的。這裡與聖經其他記載一致,一個愛神愛人、遵守耶穌吩咐的人,聖靈才會住在心裡。如果羅馬書八章9節指的是受聖靈,那麼一個受了聖靈卻不受洗的人,難道是屬基督的嗎?


3.是不是得聖靈就代表聖靈住在心中?

不,得聖靈不一定代表聖靈住在心中。部分原因如第2題所述。一個敬神守道、愛神愛人的人聖靈才會住在他心中(14:20-23),一個得了聖靈但是行為很差的人聖靈是不會住在心中的(雖然他可能仍然有印記)。當然,不排除得聖靈時聖靈就住進信徒心中,但是要用好行為來讓聖靈一直住在心中,達到主耶穌所說的,祂在我們裡面,我們在祂裡面(14:20)


4.只有得聖靈的人才能被聖靈充滿嗎?

不,所有受洗後的人都可以被聖靈充滿(5:18)。聖靈要充滿誰有祂的主權,人無權干涉聖靈要充滿誰。任何一個受洗後聯屬基督的人都是聖靈的殿(林前6:19),無論有沒有受聖靈都可以被聖靈充滿。


5.如果受洗後就可以被聖靈充滿/聖靈住在心中,那麼為何還要求聖靈?

因為這是主耶穌給我們的應許,祂不撇下我們為孤兒(14)。而且得聖靈是我們進入天國的保證(1:14),也能夠造就自己(林前14:4)。擁有聖靈印記的教會才是真教會,是末世的天門,才能擁有赦罪權柄與明白一切真理的能力,進入恩典與真理的新約。這是神所賜加倍的恩典,從聖靈住在心中到可以得聖靈印記,是恩上加恩。


6.是不是得聖靈的人比沒有得聖靈的人屬靈程度更高?

不,有沒有得聖靈與屬靈程度無關。聖靈住在心中/聖靈充滿才是我們需要去追求的。古聖徒雖然沒有得到聖靈,但是其聖靈住在心中的芬香與屬靈程度的高遠,是今人難以比擬的(試問,誰敢誇口勝過摩西?)。沒有舊約就沒有新約;同樣地,沒有聖靈住在心中/聖靈充滿,就算有聖靈印記也是枉然。而任何一個受洗後的人,無論有沒有得聖靈,都可以讓聖靈住在心中與追求聖靈充滿,所以每一位信徒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


7.如何追求聖靈充滿?是不是努力禱告就好了?

不,光只是禱告是不夠的。追求聖靈充滿/聖靈住在心中的首要條件是遵守耶穌的吩咐(14:20-23),一個愛神愛人、照著耶穌吩咐去做的人,才能活出基督,成為一個聖靈充滿的人,能夠完全順服聖靈的旨意,在世上散發出愛與光。所以聖經說,要追求在聖靈裡禱告(1:20),不是靜態地禱告,而是動態的行為再加上禱告,才能漸漸追求聖靈的充滿。


-------

簡要歸納:

1.只有一位聖靈,從舊約到新約並無改變;是人的認識隨著神的啟示而漸漸顯明。

2.說方言為受聖靈之明證。

3.受聖靈不一定代表聖靈住在心中;一個受聖靈卻隨從肉體的人,聖靈無法同住。

4.聖靈只住在願意遵守耶穌吩咐、敬神愛人的人心中,從舊約到新約都是一樣。

5.聖靈有絕對的權柄可以充滿任何一個祂願意的人,與有沒有受聖靈無關。

6.任何一個受洗後的人都是聯屬基督,都可以被聖靈充滿,聖靈也都願意住在心中。

7.新約信徒要追求聖靈充滿/讓聖靈住在心中,與受聖靈得進天國的憑據、造就自己。

-------

這是小弟用心查考的個人心得,非絕對真理,請慎思明辨。願主看顧祂的教會,讓真理顯明。

-------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水變酒



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2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3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4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5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6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7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8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9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10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1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這是聖經記載耶穌所行的的第一個神蹟,將水變成酒。(約2:1-11)

這個神蹟當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地震、雷光、閃電、颯風、烈火;耶穌也不是這場婚禮的主角(主角應該是新郎與新娘);知道的人也不多,大概只有瑪利亞、門徒與僕人知情;也沒有人得到醫治或是痊癒;那麼人不禁要問,這個神蹟的榮耀在哪裡?耶穌為何要以水變酒當作第一個神蹟?

神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黑暗當中叫出光來。”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在光被真神創造之前,黑暗是一種不能被改變的狀態。當我們身處在黑暗之中,如果手邊沒有電、火或發光物,我們無法改變黑暗的狀態。而真神徹底改變了黑暗的狀態!祂讓黑暗中顯出了光!

一杯水放的再久,還是一杯水,水絕對不會變成酒。耶穌卻讓水變成了酒,如同真神讓黑暗中顯出了光,是一種狀態完全的改變,耶穌完全改變了水的本質!

其實耶穌給我們的救恩也是一樣,不只是將身上的罪惡洗淨,更是一種本質完全的改變!”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6:4-6)

總是有這樣的比喻:我們身上的罪惡好像一件衣服上的汙點,惟有藉著耶穌的寶血,才能洗淨這些汙點。這個比喻很簡單,但是不夠好。耶穌的救恩不是只有將罪惡的狀態洗淨成為無罪的狀態,而是完全改變了罪身的本質!

保羅在羅馬書這裡說的很好,我們這接受洗禮的人,罪身滅絕了!所以他才又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new creation),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如果耶穌只是將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不過成為真神所創造那無罪的亞當一樣?這樣怎麼會是新的創造?除非,耶穌不儘洗淨了我們的罪,更是徹底改變了罪身的本質!藉著洗禮,每一個從水和血裡起來的人,罪身滅絕!本質完全地改變!

門徒了解惟有真神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所以相信了耶穌;而耶穌藉著水變成酒,顯出了祂的榮耀來,那轉變事物本質的大能!




而耶穌所變的酒比世上的酒更好,比世上的酒更甘、更美。而什麼是耶穌的酒?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歌1:1-3)

耶穌的酒代表耶穌的愛情,比世上一切的酒(世上的最好的享受)更美;雅歌這裡提到,願主與我們親嘴,讓我們可以品嘗主的愛情,願主吸引我們,讓我們可以快跑跟隨祂,讓我們稱讚耶穌的愛情,勝過稱讚世上一切的享樂!

一但我們可以經驗到耶穌的愛情,世上的美酒就再也無足輕重了

所以新約時保羅這麼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7-19) 這是保羅的禱告,他希望所有的信徒和眾聖徒一樣能夠了解明白基督的愛,一但明白耶穌的愛情無可測度、無可比擬,這世上的很多東西都可以看得淡、放得下。願我們都能願意去嘗這杯耶穌的酒,讓我們都願意被祂吸引,與祂一同奔跑!



這個神蹟能夠完成,僕人的動作非常的重要。假使僕人不願意照著耶穌的吩咐去做,那麼不會有水變酒的神蹟。

仔細一想,這些動作沒有什麼意義;將水倒在缸中,然後倒滿,隨後再將水拿給管筵席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將水拿給管筵席的就好?何必繞了一大圈?並且怎麼有可能只是因為將水倒滿了缸,水就會變成酒?既然要變酒,直接將水給管筵席的,水也能變酒阿?難道耶穌的能力一定要經過把水倒在缸中嗎?

人的理性在這裡絕對找不到答案,因為理性一定是告訴我們這有多麼地不合理。而如果因為不合理,就不願意照著耶穌的話去做,那麼就不會有這個神蹟。

其實有時候,信仰是人理性很難理解的;神如何創造天地?耶穌怎麼有可能是處女懷孕?耶穌死後三天復活?為什麼低頭洗禮就可以得到拯救?如果用水洗可以洗去看不見的罪,那麼何不洗澡就好了?

雖然不明白,卻接受去做的人,就能看到神的恩典!

舊約的乃縵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王下5:10-12)

乃縵在這裡非常地生氣:在約旦河洗澡七次我的大痲瘋就可以痊癒!?那我何不在我自己國家的河裡洗澡就好了!真是豈有此理!人的理性原難以接受不可理喻之事。

後來他有一位智慧的僕人跟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但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王下5:13-14)

僕人說,假設今天先知跟你說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你為了痊癒豈不也是會去做嗎?何況今天只是要你去洗澡呢?乃縵一想覺得有理,所以真的去了約旦河洗澡,誰知這一洗,他就得到了恩典!

恩典的得到不在乎明白,乃在乎去做!

僕人也許不明白耶穌的吩咐,但是他們去做,誰知,滿座賓客把酒盡歡,門徒親見耶穌榮耀!



故事中觀察到婚禮缺乏酒的是耶穌的家人---祂的母親。並且要求僕人要遵照耶穌吩咐的也是耶穌的母親。

而今天誰是耶穌的家人、兄弟和母親呢?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46-50)

遵守天父旨意的人就可以成為耶穌的家人;那麼耶穌的家人要做什麼?

耶穌的家人要像馬利亞一樣,可以看出別人的需要與缺乏。馬利亞可能也只是客人之一,理論上沒有酒了,這應該是主人要負責的事,客人並不需要特別為了這件事擔心,但是馬利亞有一顆關懷別人的心,她看出並知道這場婚宴的需要。

更重要地,她知道如何解決:把人帶到耶穌面前。她告訴僕人:做耶穌告訴你們的事。

我們很多時候雖然名義上是為了耶穌做事,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做事。更多時候,是希望別人做我們想要的事。而馬利亞並不是這樣,她告訴僕人要做耶穌吩咐他們的事。我們不要把人帶到自己面前,而要把人帶到耶穌面前。惟有耶穌是人類的救主!

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最後,也是最先,要記得請耶穌來赴宴。

很多時候神只是我們情緒的垃圾桶,是我們溺水時的救生圈。在我們遇到困難、被管救或是需要幫助時,很容易記得找神,向祂禱告。但是在我們歡喜快樂的時候呢?

婚禮是一個非常喜樂的場合,是人生中新階段的開始,也是家庭傳承的發軔。在你人生很快樂的時候,你記不記得邀請耶穌與你一同快樂?在你人生新階段開始,你記不記得請耶穌與你一起邁向人生的新道路?在你成立家庭的時候,有沒有希望耶穌參與你的家庭呢?

如果沒有,那麼很可能不會有水變酒的神蹟;這場婚宴的主人也許準備不夠周全,但是他們做了一件最聰明的事,邀請耶穌來赴宴。

誰知,可以享用世上最美的酒 --- 耶穌的愛。

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啟19:9)

-------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希伯來書中的信心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的希臘文優美而流暢,不似保羅的手筆,有人猜測似乎是出於亞波羅。無論如何,希伯來書將固有的信仰解釋地更為清楚,能使信徒在患難當中,更加地持守信仰。

512-14節提到: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這裡作者說,你們還是只能吃奶的嬰兒,不能吃乾糧,也等於無法熟練仁義的道理。看來好像是希伯來書的猶太基督徒們的信仰還是十分幼稚,本來都能作師傅了,卻是繼續當孩子。


然而在1032-34節卻這樣說: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


這些信徒不是在行為上不能表明信仰的人,相反地,他們處在患難當中,家業被人搶去,卻依然能夠保守信仰,所以在69節作者才會這樣說:親愛的弟兄們,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這些信徒的表現已經是近乎得救了!


所以在希伯來書中有兩種不同程度的信仰,一種是還在吃奶,無法熟練仁義的道理,但是這樣只能吃奶的信仰卻已經可以在各樣患難當中存心忍耐,可以忍受苦難,並且已經是近乎得救了。然而在苦難當中,過去地吃奶的道理已經快要沒有辦法去面對極其痛苦的爭戰,這時候需要一種更進一步地信仰來幫助信徒去完成最後的一程,所以作者來寫了這封信來勉勵他們。


在信仰當中什麼是信心?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十分相信,就有十分的得到。」這裡的信仰是蓋在得到上面的,能夠得到,就代表有信心。所以有事就會認真地祈求,沒事就會離神遠遠地,而信仰的崩盤就在於一旦有事,無論再如何認真的祈求,無論信心有多麼的大,但是所祈求的卻不會得到,那麼人很容易就會對神失去信心。


這些信徒也是一樣的,處在苦難當中,他們也一定是認真地禱告,希望家業可以被還回來,希望苦難可以過去,希望耶穌可以再來,然而不論再怎麼禱告,再怎樣地有信心,所盼望的卻一直沒有來臨,而希伯來書的作者就告訴他們另一個信心的定義: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


什麼是信心?信心就是你求,但是得不到,卻繼續相信!


作者告訴他們,亞伯拉罕75歲被神呼召,神說要給他應許之地,他相信就離家出去了,等到他175歲要離世了,迦南地卻不是他的。用人的眼光與得到來看,亞伯拉罕沒有得到,用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來看,亞伯拉罕沒有得到,所以他的信心可能會被說不夠,但是他實在是大有信心!因為他的信心不再是「十分相信,十分得到」,而是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羨慕一個更美的」!


所以作者才會說: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得到去看,亞伯拉罕沒有得到,就像是神騙了他一樣,所以看似
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騙了他們,他們的神帶給了他們羞恥。但是在這得不到當中,這些古聖徒卻逐漸明白神要我們得到的應許不是世上的土地,而是天上的家鄉,所以他們能夠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所以他們的信心從「相信=得到」提升到了「相信=得不到,卻繼續相信」。「十分相信,十分得到」不是錯,但是這只是信仰的其中一個過程,耶穌基督降世救人,不是為了人的生活,而是為了人的生命。藉著在生活上的得到,去慢慢加強對於神的信心,然後可以去接受有一天不再得到的信心,因為神要我們得到的,本來就不是世上屬物質的一切,而是屬靈裡面生命的豐盛。




所以在大苦難當中,作者告訴他們去看看聖經裡面的這些古聖徒,不要再繼續喝奶(信耶穌得平安、得喜樂),這些聖徒都沒有得到所應許的,但是卻遠遠望見那個更好的!要能夠吃乾糧,知道「信心=得不到,卻繼續相信」!就像你跟神祈求1000元,你想要的是1000,一直求卻得不到,看起來好像神不理你,神不愛你,卻不知道神預備給你的是更美的10000000000000000,但是卻是在天上的。這些古聖徒也是慢慢地明白,能夠從遠處望見,接受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其實聖經的道理很奇妙,人的經驗是有苦難就不可能有喜樂,但是聖經卻是告訴我們你可以處在大苦難當中,卻仍然可以大有盼望與喜樂。所以聖經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1:2)。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彼前1:6)。


保羅被關在監獄當中,但是當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他一直跟他們說:你們要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這不是一種假裝出來的情感,而是真正在耶穌裡感到的大平安。信耶穌絕對可以得平安與喜樂,但是同時也會有苦難,然後可以真正去抓住神的應許,原來在苦難中也可以有平安與喜樂!


所以希伯來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最後的信心:信心就是你求,但是得不到,卻繼續相信!並且擁有滿足的大喜樂!


-------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磐石與彼得

"我還告訴你,你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8-19.

這段聖經是在耶穌問了門徒一個問題之後發生的。耶穌問說:我是誰(太16:13)?門徒就把他們所聽說的回答了耶穌:施洗的約翰、以利亞、耶利米,或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接著又問,那你們自己認為呢?

彼得回答道:你是基督,是永生(活)神的兒子(the son of the living God)。


耶穌聽完後稱讚了彼得:約拿的兒子西門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氣(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啟示你的。


彼得獲得稱讚的原因不是因為答案本身是正確的,而是因為他得到了天父的啟示;換句話說,真神選了彼得讓他得了啟示,然後能以獲得耶穌的稱讚。


接下來就是耶穌把天國鑰匙給了彼得的敘述。


這段聖經也是天主教(羅馬公教)與基督新教的主要分歧點之一。天主教強調天國的鑰匙是給了彼得,而彼得是天主教會的第一任教宗(當然,這是後來天主教"追認"的),所以唯有天主教會(精確一點地說,是彼得的繼承者,也就是歷任教宗)擁有天國鑰匙的權柄。


基督新教當然不會承認這種解釋,所以強調重點是在磐石上,也就是基督(林前10:4)。彼得的希臘文是ΠΕΤΡΟΣ (Petros),意思是小石頭,而磐石是ΠΕΤΡΑ (Petra);所以耶穌說的話是:你是Petros(小石頭),而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Petra(大磐石)上。教會要建造在磐石(基督)上,所以天主教的解釋是錯的。


然而這樣一來很難解釋19節的經文,因為耶穌說天國的鑰匙要給你。這個你難道不是指彼得?任何知道日常語言溝通用法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整段聖經的在述說的對象就是彼得。那難道天主教的解釋又是對的嗎?


我想我們可以用一種比較自然與跳脫這兩個系統的方法去看待這段經文。


耶穌說:你是Petros(小石),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Petra(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磐石)。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彼得),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如果我們是當時其他在場的門徒,我想都會認同耶穌把天國的鑰匙給了彼得,但是也同時覺得有一點怪怪的,因為彼得(小石)畢竟不是磐石。


當時不是,後來也不是嗎?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19-20



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14


初期教會是被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之上的,使徒們也同時是教會的柱石(加2:9),換句話說,教會要被建造在"有使徒根基"的磐石之上,所以耶穌說,你是彼得(你現在是小石頭),但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你以後會成為教會的根基)!


無庸置疑,根基絕對是耶穌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耶穌也是教會的磐石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


但是同時,使徒也是根基。


耶穌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


好一句根基立在磐石上!使徒所傳的是耶穌的教訓,他們是立在耶穌這磐石上,使徒也成了教會的根基,正是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你們記念聖先知預先所說的話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傳給你們的彼後3:2.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記念我們主耶穌基督之使徒從前所說的話猶1:7.


當時的猶太人都讀聖經,但不是每個人都信耶穌。信了耶穌的人,也不是每個人都傳純正的福音(加1:6-9)。因為凡是偏離了使徒教訓的,也等同於偏離了耶穌的福音,也就是他的房子蓋在沙土上,這個人(或是教派),就不是立在使徒的根基上,也就落進了滅亡。


我還告訴你,你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