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約翰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約翰福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福音書成書日期與作者


講一點目前歷史學家對於福音書的看法吧。大凡學者都是愛爭論的(科學、神學、哲學….),所以幾乎沒有所有學者都贊同的東西。但是,還是有「大部分」學者都同意的內容。

首先,聖經中的四卷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是什麼時候寫成的?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兜不攏的福音書:耶穌復活

耶穌復活是基督教歷代以來的核心思想,也是眾多基督徒所深信的基本教義。耶穌復活的故事被很仔細地記載在四卷新約福音書中,每一卷都有著自己所看重的重點與神學。對於大部分的基督徒來說,耶穌復活的故事(其他故事亦然)是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的所有細節拚奏起來,合在一起形成的「第五福音」。但這不是福音書作者的原意,也不是使徒教會所相信的故事(因為當時這四卷書要麼還未寫成,要麼還未普及)。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你們說:我是誰?基督教神觀探討



前言:人的侷限、神的無限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羅1:19) 簡單地道出神的事情除了神願意顯明,也就是啟示給人之外,人是無從可知的(cf.申29:29)。就像物理學中的維度一樣,高維度可以觀察、干預低維度中的事件,但是反之則否。但是這樣是單方面的關係,而不是互動的關係。這便違反了神的本意,因為愛是互動、永活的生命關係。所以為了與人建立互動的愛,道成了肉身,進入了這個世界,並且賜下了應許聖靈,讓人得以共享屬天、屬靈的本質,成為神兒女,重回天父懷抱。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簡論:神為什麼創造天地?

神造天地是為了什麼?有人說神創造天地也是為了救贖。如果是這樣,豈不等於是說神在造天地之前,就決定/預知了人的墮落,然後再施行拯救?那麼這樣的救恩算是什麼樣的救恩?有人說神創造天地是為了彰顯祂的榮耀。如果是這樣,豈不等於是說神需要受造物去讚揚祂的表現?難道自己本身就是榮耀真體的神,還需要微如塵土般世人的讚美嗎?

其實創造天地和救恩、榮耀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人可以超越時空(其實無法)想像一下的話,創世前可以確定的存在是獨一真神,其本質為聖靈(約4:24),乃是父的靈和子的靈共通。這子的靈就是舊約中的智慧之道,在新約中顯明為天父的愛子: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認識神

人要怎樣去認識這位神?祂是誰?祂做了什麼?祂和我的關係?

單從聖經嗎?如果人只能從聖經/文字去認識神,那麼一但沒有聖經,人將無法認識神。但是顯而易見,沒有聖經可讀的古聖徒,像以諾、挪亞、亞伯拉罕等人,再再表明了他們對神的認識,並且被神所悅納,推翻了惟有藉著聖經才能認識神的獨一途徑。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真理和愛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他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3-11)!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雖有憂愁的事

世人多有憂愁。有的憂愁病痛、有的憂愁錢財;有的憂愁國家大事、有的憂愁家庭子女;有的憂愁愛情、有的憂愁工作。那麼耶穌基督呢?這道成肉身的人子,乃是充滿萬有的天父真神(約1:1; 10:30),看見祂就是看見天父(約14:9),其聖靈沒有限量(約3:34),又明白萬人的心思意念(約2:24-25);這樣的人子,會否憂愁?若有,祂又在憂愁什麼?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人說:你有聖靈

塵土所造的動物(2:19)並沒有神的靈在身上,卻是個個蹦蹦跳跳、繁衍吃喝,代表了生物所展現的生命並不需要神的靈/聖靈作用。而同為塵土所造的亞當,在真神吹一口氣/靈之後,卻成為了與動物全然不同的有靈活人(2:7)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知識與生命

世界的知識與學問能夠觸及神的智慧嗎?若是能,自從人類發展文明以來,歷經千百年間的眾多哲士學者必能找出一條天之路、開出一道神之門、蓋出一棟天之塔,讓人得以明白超越物質界的永恆智慧。

從紙張到印刷術,電子計算機到網際網路,人類的知識與文明從啟蒙時代來到了資訊經濟的時代,第三次的工業革命快要來臨(或是正在進行),如同經上所說的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譯: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 (12:4)

然而不論人類有多麼努力,知識與文明如何加增,這塔頂通天的高塔,這含意為神之門的巴別(11:1-9),仍然無法讓人類閃躲死亡,人類在這追尋智慧的循環當中找不到意義,也找不到生命。

學盡了埃及一切學問的摩西(7:22),雖然擁有人所稱羨的地位與知識,卻是掛心以色列百姓的生命,寧願捨盡一切(11:24-26),想讓百姓得那真神應許列祖的美好之地;受教於當代名師加瑪列的法利賽高徒,知識學問勝過尋常百姓甚多的保羅,卻在認識基督後將過去的有益,全然當作了糞土”(3:7-8)

一者進入了曠野,去學習那埃及從來不曾教過的照料羊群、擠奶接生(3:1);一者受盡了凌辱,去體會那學者難以想像的輕賤白眼、視作瘋癲(26:24)。為何這有了埃及一切學問的摩西,神還是安排他去學習牧羊?為何這當代知識學問甚大的保羅,卻是寫下: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4-5)

今人羨慕那學術殿堂中風度翩翩、道貌岸然的哲人學者,甚至將受到哲學深深所汙染神學,奉作是聖經的神言圭臬,忘了神哲本一家,神學即是哲學的變貌,而漸忘了神的話語帶來的不是讓人嚮往的知識,而是讓人打開心扉的活潑生命(7:38; 4:12)

君不見多少神學博士是無神論者?說明了在這鑽研原文與批判文本當中,無論這看似屬於聖經的知識有多豐富,也不能讓人心生那敬畏神、明白神話語的生命。而與毛布衣相比,我們又是否寧願看上穿細軟衣服的貴族”(11:7-8; 7:24-26)

在這神所帶領的道路當中,摩西明白了人的知識或能建功立業,卻是無法帶領羊群;保羅認識了基督,也看清了人的學問或許能解明經文的字義,卻打不開屬靈的生命,才會寫下:字句是叫人死,聖靈是叫人活(林後3:6)。如同先知所說: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人將這書卷交給識字的,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是封住了(29:11)

在這打開生命書卷的過程,必然不是靠著人的聰明才智,乃是靠著聖靈的大能(14:26; 16:13)。人若認為懂得更多聖經,就是更認識神,有智慧,那麼法利賽人與文士就不會將耶穌釘上十架,聖經也不必寫下: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林前2:8)

誠然,保羅說: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祕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林前2:6-7)這智慧是以敬畏神、遠離惡事為開端(9:10),虛謊詭詐之人就算讀遍聖經,也表明不出那神言的活潑生命。這神國的知識與智慧,與信心的行為並行,能讓人生命轉變,活出以愛為表現的生命/知識。所以末次號筒吹響,主耶穌以是否有愛表明的生命/知識來審判,而不是以明白多少聖經知識為標準(25)。這也是保羅為何禱告替弟兄姊妹祈求: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1:9)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6:63)。神的話語不是拿來滿足求知慾望的知識,而是給予無窮大能的生命;世人憑著自己的知識學問想要蓋出通天之塔,但只能在一代過去一代又來的虛空中,面對那高不可攀的死亡之門。知識可以克服環境,卻不能讓人得到生命。唯有出於神的話語,才能給予世人希望,那真正能解決人類心靈飢渴的生命活水(4:14)

願教會能湧流出讓人生命豐盛的活水,而不是令人生畏的聖經知識;前者讓人嚐到神言的甜美,後者讓人聽道如同嚼蠟吞沙。抓住知識並不會帶來生命,然而抓住生命卻可以帶來智慧。求神施恩看顧。

-------

Index:

有限與真理


光是彩色的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三種頭髮

頭可以用來代表一個人,我們常常是用臉孔來辨認一個人,而頭髮常常是辨認的重要因素。當我們熟識的人換了髮型後,有時會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甚至有時會讓人辨認不太出來,好像跟之前所認識的人有點不太一樣?

頭髮,原是頭上的重要特徵。

聖經中有些故事也提到了頭髮,這些頭髮的故事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信息?神為何要讓這些頭髮的故事紀錄在聖經當中呢?

以下來看聖經中三個有關頭髮的故事。

那時,有一個瑣拉人,是屬但族的,名叫瑪挪亞。他的妻不懷孕,不生育。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他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參孫。孩子長大,耶和華賜福與他。(13:2-5, 24)

在士師時代,以色列百姓受到外族的壓迫,真神再度興起拯救者來幫助百姓。參孫,就是一個負有拯救百姓命運的士師。從孩子出生之前,真神就向參孫的父母宣告參孫的使命:他必拯救以色列人。

另一方面,參孫在宗教上屬於歸神為聖的拿細耳人。真神對於參孫的要求只有一樣:不可剃頭髮。所以參孫有著七條又粗又長的辨子(16:19)

參孫是一個大有勇力的人,這是神給他的特別恩賜。他可以空手撕裂一隻少壯的獅子(14:5-6)、用驢骨頭打死一千人(15:14-16)、將古時防守的大城門拆下,扛著,夜行約60公里(16:3)。如此神力,大概在歷史的紀錄中難以找到出其左右的人了吧!

然而這樣一個大有力量、蒙神恩眷的人,卻有著致命的缺點:不懂得節制自己的情慾。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16:32)

誠哉斯言!能夠控制自己的心,才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參孫後來愛上了一位女子---大利拉。大利拉為了得到非利士人的金錢,要套出參孫力大無窮的秘密。參孫騙了大利拉三次,讓非利士人失敗了三次,最後大利拉天天用言語煩擾參孫,參孫終於說出了他的秘密。

參孫的力量來自於他的頭髮,只要他的頭髮還在的一天,神所賜的力量就會與他同在。這是參孫與神之間的秘密,也是默契。

大利拉使參孫枕著他的膝睡覺,叫了一個人來剃除他頭上的七條髮綹。於是大利拉剋制他,他的力氣就離開他了。大利拉說:參孫哪,非利士人拿你來了!參孫從睡中醒來,心裡說:我要像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非利士人將他拿住,剜了他的眼睛,帶他下到迦薩,用銅鍊拘索他;他就在監裡推磨。(16:19-21)

一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勇士,最後敗在了枕旁的細語,也敗給了自己的情慾。

被剜雙眼時的痛楚和哀嚎,交織著仇敵的大笑與嘲諷:這不是那個打死獅子、打死千人、拆毀城門的大有力量的參孫嗎?哈哈哈...

這是一位曾經身為神僕人最可憐的事,參孫以為神還與他同在,卻不知道神早已離開...

參孫的頭髮代表著力量,也代表著情慾的放濫。所以聖經這樣說: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6:8)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某些情慾一但發動了,就覆水難收。所以保羅勉勵提摩太,要逃避少年的私慾,更重要地,要在禱告中追求公義、信心、愛心與和平。

參孫雖然有著強大的力量,但是在這場屬靈的戰爭當中,結局淒涼。今天我們也是追求在神面前大有能力,卻不再按照參孫的方式,因為真正的力量並非高於眾人的天生神力。

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8:10)

真正的力量是靠主而得的喜樂!

難怪使徒被打被罵之後,竟是滿心歡喜,繼續不斷地傳楊福音(5:40-42)!因為真正的力量來自於靠神而得的喜樂!所以無論環境如何艱難、條件如何不足,眼淚一擦、汗血一抹、嘴角泛起的微笑,一瞬間,勝過了全世界!

走!帶著耶穌的喜樂,打那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仗吧!



第二個故事則是有關大衛的兒子押沙龍。

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撒下14:25-26)

押沙龍是一位俊美非凡的王子,在當時,全國第一的美男子就是他。而押沙龍的俊美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他有著一頭的長髮。他的頭髮一年剪一次,剪下來的頭髮很重,表示他的健康。他是一位英俊、健壯、美麗的王子。

但是押沙龍心裡藏著惡心,他想要取代大衛成為以色列的國王,所以他做了詭詐的事來謀取王位。

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撒下15:2-6)

押沙龍的成功,在於他的故作謙卑。試想,一位尊貴的王子,竟然願意跟平凡的百姓親嘴,顯出他與人平等,豈不是沒有架子,謙卑待人嗎?況且,他又有著非凡的外貌,又是王的兒子,國家的未來讓他帶領不是正對嗎?

英俊、謙卑、加上是王子,讓押沙龍得了百姓的心。時機一成熟,押沙龍就謀反!當王!殺大衛!

惡!為了當王,連親生父親也要殺!押沙龍謙卑美麗的外表下,竟是藏著如斯惡毒的心!今天不也如此?有多少人外表道貌岸然、謙卑不爭,實則包藏禍心、嫉妒詭詐,如同押沙龍一般,傷痛父心!

押沙龍美麗謙卑的外表騙得了人,卻騙不了察看萬物鑒察人心的神。在最後的戰爭當中,押沙龍遭遇了大衛的士兵,逃進了樹林中。聖經這麼說:

押沙龍騎著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髮被樹枝纏住,就懸掛起來,所騎的騾子便離他去了。有個人看見,就告訴約押說:我看見押沙龍掛在橡樹上了。...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撒下18:9-14)

英俊美麗的押沙龍,最後被他的頭髮給害死了!

押沙龍的頭髮代表著美麗,也代表著想作王的驕傲。聖經這麼記載著:

人子啊,你為推羅王作起哀歌,說主耶和華如此說: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 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將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28:12, 17)

推羅王因著全然美麗而起了驕傲,所以被神摔倒在地,讓人看到驕傲人的結局。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16:18)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18:12)

誡之慎之!

我們也是追求美麗,但真正的美麗不是有著超過眾人的外貌與儀表,而是對神至死的忠心!

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4:1)

鴿子是一種很會認路的鳥類,不管飛得多遠,他們也能找到路回家。神對教會的描述也是這樣,用了鴿子眼來形容他的愛人:不管環境多艱困,你都能心心念念地想到我,至死也不改變你的信仰,這樣的美麗,讓我不禁地稱讚你!

就像但以理的三個朋友,面對國王的威嚇,仍是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就算神不救他們,也是一往無悔,這樣對神的至死忠心,才是真正的美麗!

原來美麗,不是肉眼可見的非凡外貌,而是那用血染成朱紅的鴿子眼,對主忠心的浩然氣節,美麗得令人不敢逼視!


第三個故事則是有關用香膏抹主的馬利亞。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12:1-3)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26:6-7, 13)

馬利亞拿著香膏抹主耶穌,而且用自己的頭髮擦耶穌的腳。她用著代表一個人的頭,去擦別人最低下的腳。

馬利亞的行動表示出了她的謙卑與自覺不配,但是這樣的心卻蒙了神悅納。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彼前5:5-6)

在教會當中不是階級式的順服,而是以謙卑束腰,平等式的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當馬利亞不再注重自己身為人最尊貴的頭髮,而且願意用頭髮去擦耶穌的腳時,她就得到了神的喜悅。

主耶穌沒有嫌棄馬利亞的頭髮;她的頭髮不一定乾淨,不一定芳香。但是耶穌靜靜地讓馬利亞用頭髮擦他的腳,看出耶穌接納了馬利亞的奉獻。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參孫的頭髮是力量,押沙龍的頭髮是美麗,而馬利亞只擁有最平凡的頭髮,就跟你我的頭髮一樣。今天在教會當中,或許我們會認為神愛參孫與押沙龍勝過愛馬利亞。看!他們擁有多麼不平凡的恩賜!但是馬利亞呢?只有看似什麼都不起眼,那平凡無奇的頭髮。

但是最後得到主耶穌紀念的是誰的頭髮呢?是有力量的參孫?是美麗的押沙龍?還是平凡的馬利亞?

馬利亞不在乎她是否只從神哪裡得到平凡,她只在乎我能不能做一件讓耶穌高興的事。而她做到了!

從今以後,能夠得到主耶穌紀念的頭髮不是力量與美麗,而是那謙卑、看似平凡的頭髮!那愛主犧牲的心志,得了永遠紀念的印記!

至於那天生恩賜在身,卻因情慾放濫或心思詭詐,最後只好落在曾得神愛的悔恨當中

-------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水變酒



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2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3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4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5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6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7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8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9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10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11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這是聖經記載耶穌所行的的第一個神蹟,將水變成酒。(約2:1-11)

這個神蹟當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地震、雷光、閃電、颯風、烈火;耶穌也不是這場婚禮的主角(主角應該是新郎與新娘);知道的人也不多,大概只有瑪利亞、門徒與僕人知情;也沒有人得到醫治或是痊癒;那麼人不禁要問,這個神蹟的榮耀在哪裡?耶穌為何要以水變酒當作第一個神蹟?

神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黑暗當中叫出光來。”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在光被真神創造之前,黑暗是一種不能被改變的狀態。當我們身處在黑暗之中,如果手邊沒有電、火或發光物,我們無法改變黑暗的狀態。而真神徹底改變了黑暗的狀態!祂讓黑暗中顯出了光!

一杯水放的再久,還是一杯水,水絕對不會變成酒。耶穌卻讓水變成了酒,如同真神讓黑暗中顯出了光,是一種狀態完全的改變,耶穌完全改變了水的本質!

其實耶穌給我們的救恩也是一樣,不只是將身上的罪惡洗淨,更是一種本質完全的改變!”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羅6:4-6)

總是有這樣的比喻:我們身上的罪惡好像一件衣服上的汙點,惟有藉著耶穌的寶血,才能洗淨這些汙點。這個比喻很簡單,但是不夠好。耶穌的救恩不是只有將罪惡的狀態洗淨成為無罪的狀態,而是完全改變了罪身的本質!

保羅在羅馬書這裡說的很好,我們這接受洗禮的人,罪身滅絕了!所以他才又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new creation),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如果耶穌只是將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不過成為真神所創造那無罪的亞當一樣?這樣怎麼會是新的創造?除非,耶穌不儘洗淨了我們的罪,更是徹底改變了罪身的本質!藉著洗禮,每一個從水和血裡起來的人,罪身滅絕!本質完全地改變!

門徒了解惟有真神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所以相信了耶穌;而耶穌藉著水變成酒,顯出了祂的榮耀來,那轉變事物本質的大能!




而耶穌所變的酒比世上的酒更好,比世上的酒更甘、更美。而什麼是耶穌的酒?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歌1:1-3)

耶穌的酒代表耶穌的愛情,比世上一切的酒(世上的最好的享受)更美;雅歌這裡提到,願主與我們親嘴,讓我們可以品嘗主的愛情,願主吸引我們,讓我們可以快跑跟隨祂,讓我們稱讚耶穌的愛情,勝過稱讚世上一切的享樂!

一但我們可以經驗到耶穌的愛情,世上的美酒就再也無足輕重了

所以新約時保羅這麼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7-19) 這是保羅的禱告,他希望所有的信徒和眾聖徒一樣能夠了解明白基督的愛,一但明白耶穌的愛情無可測度、無可比擬,這世上的很多東西都可以看得淡、放得下。願我們都能願意去嘗這杯耶穌的酒,讓我們都願意被祂吸引,與祂一同奔跑!



這個神蹟能夠完成,僕人的動作非常的重要。假使僕人不願意照著耶穌的吩咐去做,那麼不會有水變酒的神蹟。

仔細一想,這些動作沒有什麼意義;將水倒在缸中,然後倒滿,隨後再將水拿給管筵席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將水拿給管筵席的就好?何必繞了一大圈?並且怎麼有可能只是因為將水倒滿了缸,水就會變成酒?既然要變酒,直接將水給管筵席的,水也能變酒阿?難道耶穌的能力一定要經過把水倒在缸中嗎?

人的理性在這裡絕對找不到答案,因為理性一定是告訴我們這有多麼地不合理。而如果因為不合理,就不願意照著耶穌的話去做,那麼就不會有這個神蹟。

其實有時候,信仰是人理性很難理解的;神如何創造天地?耶穌怎麼有可能是處女懷孕?耶穌死後三天復活?為什麼低頭洗禮就可以得到拯救?如果用水洗可以洗去看不見的罪,那麼何不洗澡就好了?

雖然不明白,卻接受去做的人,就能看到神的恩典!

舊約的乃縵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王下5:10-12)

乃縵在這裡非常地生氣:在約旦河洗澡七次我的大痲瘋就可以痊癒!?那我何不在我自己國家的河裡洗澡就好了!真是豈有此理!人的理性原難以接受不可理喻之事。

後來他有一位智慧的僕人跟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但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王下5:13-14)

僕人說,假設今天先知跟你說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你為了痊癒豈不也是會去做嗎?何況今天只是要你去洗澡呢?乃縵一想覺得有理,所以真的去了約旦河洗澡,誰知這一洗,他就得到了恩典!

恩典的得到不在乎明白,乃在乎去做!

僕人也許不明白耶穌的吩咐,但是他們去做,誰知,滿座賓客把酒盡歡,門徒親見耶穌榮耀!



故事中觀察到婚禮缺乏酒的是耶穌的家人---祂的母親。並且要求僕人要遵照耶穌吩咐的也是耶穌的母親。

而今天誰是耶穌的家人、兄弟和母親呢?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46-50)

遵守天父旨意的人就可以成為耶穌的家人;那麼耶穌的家人要做什麼?

耶穌的家人要像馬利亞一樣,可以看出別人的需要與缺乏。馬利亞可能也只是客人之一,理論上沒有酒了,這應該是主人要負責的事,客人並不需要特別為了這件事擔心,但是馬利亞有一顆關懷別人的心,她看出並知道這場婚宴的需要。

更重要地,她知道如何解決:把人帶到耶穌面前。她告訴僕人:做耶穌告訴你們的事。

我們很多時候雖然名義上是為了耶穌做事,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做事。更多時候,是希望別人做我們想要的事。而馬利亞並不是這樣,她告訴僕人要做耶穌吩咐他們的事。我們不要把人帶到自己面前,而要把人帶到耶穌面前。惟有耶穌是人類的救主!

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最後,也是最先,要記得請耶穌來赴宴。

很多時候神只是我們情緒的垃圾桶,是我們溺水時的救生圈。在我們遇到困難、被管救或是需要幫助時,很容易記得找神,向祂禱告。但是在我們歡喜快樂的時候呢?

婚禮是一個非常喜樂的場合,是人生中新階段的開始,也是家庭傳承的發軔。在你人生很快樂的時候,你記不記得邀請耶穌與你一同快樂?在你人生新階段開始,你記不記得請耶穌與你一起邁向人生的新道路?在你成立家庭的時候,有沒有希望耶穌參與你的家庭呢?

如果沒有,那麼很可能不會有水變酒的神蹟;這場婚宴的主人也許準備不夠周全,但是他們做了一件最聰明的事,邀請耶穌來赴宴。

誰知,可以享用世上最美的酒 --- 耶穌的愛。

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啟19:9)

-------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耶穌是?從約翰福音看起(1)

05.12.2009

「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弗4:17, 20-22)


這裡聖經給了我們一個勸勉與一個鼓勵。勸勉的是信徒應該要不再像從前的自己,脫下過去行為上的舊人(old man, palaios anthropos);鼓勵的是信徒「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既然是說「學」,代表不是一開始就會的,中間必然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所以在過程當中,信徒需要有跌跌撞撞的「學步期」,然後才有一個學到基督後「滿有基督身量/基督豐盛身量(fullness, pleroma)」的成熟典範。

所以不是每一個人一信了耶穌都可以「馬上」成為「豐盛身量」,而是在生活中,花費時間,一步步慢慢的學習。既然要學,就要先知道基督是什麼,否則要如何學習?

我們先來看看約翰福音當中,主耶穌自己所說的七個「我是」的比喻。

「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約6:35)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grumble, 抱怨)他。猶太百姓十分納悶?你明明是一個人,怎麼會是從天上降下生命的糧?甚至當耶穌接著說:「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sarx, 肉體),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猶太人開始彼此爭論(dispute, 爭執)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最後甚至連耶穌的門徒也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主耶穌最後做了一個解釋:「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人類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吃飯,以維持身體活動必要的機能;但是在屬靈的真相當中,是身體內的靈才能使人活著,是靈給予人生命(It is the Spirit who gives life),而耶穌所說的話/神的話,就是這靈,也是使人活著的靈!

換句話說,肉體的生命存活在乎物質的供養,但是內在真正給予身體生命的「靈」,卻需要神說的話的滋潤。

難怪在舊約時摩西提醒百姓說:「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YHWH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神在舊約因為說:「降瑪哪!」就從天降下可以餵飽百姓肚子的物質食物!因著「屬靈」的話,而有的「物質」食物;所以摩西才提醒百姓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YHWH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如果真神不說這句話,你們早就餓死在曠野了!

今日世人物質豐盛,但是心靈飢渴;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永遠在追求下一個更大的刺激來填滿上一個刺激所遺留下來的空虛與寂寞!因何?因為世上找不到可以滿足靈命需要的糧食。

但是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是從天降下,可以真正滿足心靈空虛的天糧。

我們今天也要學習主耶穌,成為別人生命的糧,讓人們可以得到心靈的滿足。所以要先把神的話放在心中,先讓自己記熟神的話,才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吐露出生命的芬芳。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我一心尋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離你的命令。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119:9-11)

將神的話藏在心裡,一心遵行,並且全心尋求神(With my whole heart I seek you)。

「YHWH啊,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你的誠實存到萬代;你堅定了地,地就長存。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萬物都是你的僕役。」(詩119:89-91)

其實神的話只要一句就很有能力了,任何一句神的話都是安定在天!主耶穌抵擋魔鬼的試探不是長篇大論,而是只說了一句神的話;我們只要願意,即便只看了一篇、或是只讀了一句,只要放在心中時常思想,這句聖經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糧!

「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裡,使我比仇敵有智慧。我比我的師傅更通達,因我思想你的法度。我比年老的更明白,因我守了你的訓詞。我禁止我腳走一切的邪路,為要遵守你的話。我沒有偏離你的典章,因為你教訓了我。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119:97-103)

詩人說他何等愛慕神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讀經使他比仇敵更有智慧、比師傅更通達、比年長者更明白。他說神的話在他口中嘗起來是何等甘美!是何等甜蜜!我們若是願意如此,也可以體會到那生命的糧是何等令人喜愛與甜美。

主耶穌是生命的糧,我們也要思想神的話語,在需要時,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生命的糧,把「神的話」餵給他吃!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光的最大特性就是可以照亮黑暗,所以約翰福音第一章說: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主耶穌來是要照亮世界的黑暗,使跟從祂的人可以走進光明當中。

主耶穌也對門徒說過:「你們是世上的光(世界的光,light of the world)。」跟從耶穌的人也是世界上的光,要同樣能夠照亮黑暗,能夠照亮他人。

但是人的天性是喜愛受稱讚,不愛被批評。沒有人喜歡自己的缺點、不善良、不公義被人戳破的,在社會當中,人是傾向「裝好」的,但是等到「光」一來,隱藏的事就不能掩蓋了,所以黑暗不愛光明,但是黑暗不能勝過光明。

有一些基督徒很令人反感,因為他們喜歡拿著聖經處處定人的罪,這樣的行為不是錯,因為他們願意在黑暗當中作明光照耀,但是這樣的行為只對了一半。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約8:3-8)

文士和法利賽人捉拿這個「犯婦」根據聖經是正確的,照著摩西的律法,一個犯姦淫時被抓到的「現行犯」是應該被石頭打死的,他們正在努力地「發光」!

但是耶穌最後問了他們一句話: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

照著聖經,抓到「犯婦」犯姦淫的見證人要先動手丟她,以代表自己所做的見證是真實的,也代表自己在這件事上是沒有過錯的。結果耶穌說了一句:誰沒有罪誰先打...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他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9-11)

主耶穌最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祂不是說:我很愛你,所以沒關係。而是說:我也不定你的罪。耶穌認同這是一件犯罪行為,但是祂照亮了這女人之後,祂不是將她定罪,而是要她不要再犯罪了!

我們今日身為世界的光,我們一樣要照亮別人的黑暗,但是定罪不由我們,我們只希望人不要再犯罪了!

那如何知道自己身在光明當中?

「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5-6, 9)
第一個條件是認罪。若是不先認清自己做過了什麼、說過了什麼,在神面前也不願意敞開心胸,不願意看清現實,那麼我們還是在黑暗裡行;但是若願意放開一切的顧忌與束縛,願意真心實意地悔改,那麼神是信實的,必會赦免我們的罪!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那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約壹2:9-11)

第二個條件是愛弟兄姊妹。人不能說我有多麼地愛神,但是卻沒有辦法愛弟兄姊妹,那麼這樣在神來看是虛假的!「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19-21)

對神方面能夠真誠的悔改(誠於內),對人方面能夠真誠的相愛(形於外),那麼就可以放心了,因為知道這樣就能夠行在光明當中。

主耶穌是世界的光,我們也是世界的光,要能夠行出美好的行為,照亮黑暗,引人進入光明。

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約10:7)

門本身就有著方向性,因為門是連結兩個場域的通道;門也代表著守護與安全,所以關上門後才有安全與踏實感。而耶穌說祂就是羊的門,藉著祂進入的,才能得著豐盛的生命。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9-10)

從耶穌這道門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能得生命與靈魂的餵養)。而且能使人得生命,並且是更為豐盛的生命。

我們今天對於恩典的企求都是站在原地,希望天父能趕快給我,然後拿到一點之後就十分地高興,甚至會因為這一點的給予,而開始覺得恩典的乏味與無趣。然而耶穌要給我們的生命其實是十足豐盛的,是「豐盛的生命(perissos, "量"是更多的,"質"是超越的)」,但是我們要付出努力去「尋找」(太7:7)。

所以恩典與生命要出去尋找,要通過這道「羊的門」去找;既然是找,就會有找不到的時候,一旦找不到了,就會想要退回去作站在原地不動只知道開口求恩典的人,但是主耶穌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應許: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8)

凡是願意通過羊的門去找的人,尋找就尋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豐盛的生命!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約10:1-4)


這裡耶穌提到照料羊群的牧人。他不可以是自己爬進去的!人可以有生命的糧(神的話/聖經的知識),也可以是世界的光(良好的行為品行),但若是只知把人帶到自己面前,而不是把羊帶進耶穌這道門前,那麼我們的主說他是一個賊(偷竊)、一個強盜(殺害)!教會的牧人要力求自身聖經神言話語的充實,與自我良好道德行為的實踐,最後還要有謙卑領人的認知:唯有通過「羊的門」人才能得救,才能得豐盛的生命;而人的知識道德與風範即便再如此地為人所羨慕,也不能使任何一個人進入真門!

而從門進去的牧人,他要能夠按著名叫自己的羊(喚名是一種情感,也代表熟悉這個人),然後要在前面走(先行一步尋找正確的道路)。

教會的領導者不可以躲在羊群裡面或是後面,而要站在前面,能夠承受先行的危險,並且要去尋找正確的道路。並且要親愛自己的羊群,能夠認識每一隻羊的情況,按著名呼喚,領他們出來走一條正確的道路。

主耶穌是羊的門,我們也要領人進入這道真門,讓人能得豐盛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