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一個名為「救恩」的故事 2


第二種發展叫做「放縱主義」:或者說得更明白,是利用了神的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

這個失足的人被慢慢地拉上,越過了那棵大樹,並且不斷地緩慢向上。他忽然發現,這根繩索非常地牢靠,甚至經歷風吹雨淋都不曾停止過拉著他。所以他非常地安心,近乎大意。開始邊拉著繩子,邊搖晃著身體,想看看到底這根繩索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甚至有時故意鬆手,享受著落下的刺激。畢竟,只要鬆手後再緊緊抓住繩子就好了。

既然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不在乎人的行為,那麼不就代表我可以不斷故意犯罪,反正神願意救我,並且也一定會救我,只要我不斷悔改就好了啊?


說這話的人是忘恩負義的!並且對於神的公義和審判十分無知!如果神像是個濫好人,不論人作了什麼,祂都可以一筆勾銷,請問耶穌何必來到世上?何必要極其痛苦地死在十架上?神只要當人犯罪後,當作什麼都沒發生不就好了,為什麼主耶穌還需要代替你的罪,替你進入了死亡?

神是公義的,祂從不改變。沒有錯,祂的憐憫、慈愛、恩典極其廣大,願意在我們還是罪人時就施行拯救,但是這不表示祂不以罪為罪。正好相反!就是因為祂極其恨惡罪,所以祂萬不以有罪為無罪!所以耶穌需要受死,需要代替我們去面對死亡,好滿足神的公義要求!

所以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  每個人的行為將會清清楚楚地被呈現在審判台前,無人可以逃脫。基督徒也好、佛教徒也罷、男人也好、女人也罷、亞洲人也好、歐洲人也罷,古往今來、普世所有之人都要接受神公義的審判。

正如同經上所記: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16:27  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2:5-6  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22:12

人不能靠著行為被神稱義,但是人的行為必會接受神的審判。所以眾使徒都十分小心提醒,要弟兄姊妹不可放縱情慾;放縱情慾必自取敗壞。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8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5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基督救了我們,是要我們自由。彼前2:11

這自由是免於罪的自由 (Free from Sin),以及行義的自由 (Free for Righteousness)。免於罪的自由其實就是免於律法的軛。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5:1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林前15:55-57

基督徒已經抓住了「因信稱義、靠恩得救」的繩索,脫離了律法的束縛 (7:6),行事為人不在律法之下,脫離了罪和死的權勢,但絕對不是疏忽大意、輕忽救恩,以為無論我做了什麼,只要悔改神都會赦免。沒有錯,神的慈愛和恩典超過人的想像,但是祂對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對珍惜恩典的人是有恩慈的。

就像主耶穌的比喻所說,奪過惡僕的一錠銀子來,交給那有十錠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路19:11-27 也就是保羅所說: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羅11:20-22

凡認真看待祂的恩典,珍惜耶穌寶血的人,神將加倍以恩慈良善對待;凡輕忽大意神的恩典,將寶血功效當作不斷犯罪的遮羞布,全地的審判主將以嚴厲標準看待。


以上兩種發展的故事,不論是「律法主義」:以遵守律法的行為當作獲得救恩的條件,或是「放縱主義」:不看重神的恩典,將恩典當作不斷放縱情慾的機會,這兩種故事在本質上都是廢掉了神的恩典,看輕了耶穌的受死和犧牲,試探了聖靈的作為。兩種都是「因信稱義、靠恩得救」這真理的敵人,也都早在第一世紀、眾使徒都還在世時,就已成為基督教會內部的兩大病症。

使徒教會分成以猶太民族為主的猶太教會,和以外邦人為主的外邦教會。猶太教會的問題是「律法主義」,畢竟猶太人從小就習慣了律法,生活習慣樣樣都離不開律法。雖然信了耶穌,明白「因信稱義、靠恩得救」的真理,但還是害怕不守律法會死,無形中將律法當作得救的必要條件,甚至也向別人傳揚「不守XX不能得救」的教義,很容易陷在「律法主義」的泥沼中,自以為義,終生待在樹上,無法再進一步。

外邦教會的問題是「放縱主義」,因為外邦人原和神的律法無份,生活習慣原本就是以看得見的、吃得到的、穿得到的為實際應用,雖然也接受了「因信稱義、靠恩得救」的福音,但很容易繼續回到以前那沒有神的生活,奢華宴樂,將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落入了「放縱主義」的陷阱,以享受為主,試探神恩典的底線。

聖經真理需要平衡。太過強調神的恩典,容易進入「放縱主義」;太過強調神的公義,則會變成「律法主義」。基督徒需要平衡的教導,看聖經真理合乎中道。也就是第三種發展的故事,行義的自由 (Free for Righteousnes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